記志愿軍老戰士、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工廠退休人員朱大祿
朱大祿展示“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”紀念章
年輕時的朱大祿
(記者 蔡駿)抗美援朝戰爭從1950年10月開始,到1953年7月,雙方簽訂《朝鮮停戰協定》。到1958年,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。從1953年7月到1958年,這期間志愿軍將士都在朝鮮做什么?
“我們留下來幫助朝鮮人民搞建設?!?5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朱大祿說,“我們是1958年最后一批回國的。1958年2月,周恩來總理到了朝鮮,雙方會談后,咱們志愿軍分三批陸續回國?!?
朱大祿祖籍山東,1956年2月,不滿18歲的他一入伍就隨部隊奔赴朝鮮開展戰后重建,在朝鮮將近兩年半的時間里,在志愿軍代號258的部隊(總后勤二分部某汽車團)幫助朝鮮陽德郡在戰后廢墟中建成基本設施完備的城市。
據朱大祿回憶,剛到朝鮮陽德火車站,滿眼都是廢墟,當地連一個完好的建筑都沒有,能看到最高的墻只有一米。也因為戰爭,該地區人口男女比例為一比六,嚴重失衡,缺少男性勞動力。唯一讓朱大祿感到有人情味的是這里的風土人情,婦女常常頭頂菜盆行走,盆里面常裝著酸菜土豆等食物。
朱大祿所屬汽車七團共有運輸、修理等九個連隊,運輸車有五百多臺,基本都是蘇聯造的嘎斯牌兩噸半卡車和吉斯150五噸車。朱大祿所在汽車團修理連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全團汽車維護保養,確保汽車技術狀態良好。
在抗美援朝期間,志愿軍后勤系統先后建有17個汽車團,分屬五個分部。停戰后,減為10個汽車團。在參加完朝鮮援建后,這些汽車團在1956年到1958年間先后分批回國。
在抗美援朝戰爭時,汽車運輸在物資、傷病員、武器裝備牽載機動等后勤保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,在后期援建階段,汽車團又承擔了幫助朝鮮恢復建設所需物資的運輸任務。
朱大祿在汽車七團修理連先后擔任油料員、維修工,保管油料等材料。為避免汽車零件備用工具生銹,他都打磨干凈,用油紙包好。每個零件都將名稱規格序號寫得清清楚楚,幾百個儲存箱子只要一查清單就能馬上知道東西在哪。領導看了直夸贊:“小鬼行??!懂得這一套?!背吮韭毠ぷ饔土媳9?,他還積極主動向技術特別好的老師傅學習汽車機械修理,閱讀不少汽車構造修理方面的書籍,從理論到實踐逐步掌握了汽車維修技能。朱大祿入伍不到兩年就因工作認真出色被記三等功一次,被評為先進工作者。
朱大祿告訴記者,在朝鮮陽德,部隊戰士在援建中和當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。解放軍給當地老百姓修路建房、建醫院,把富余的高粱米送給百姓吃。孩子生病,野戰醫院的衛生員就給孩子治病,做針灸。當地老百姓為感謝戰士的幫助,會給戰士們做些酸菜土豆吃,用舞蹈表示感謝。
1958年7月24日,朱大祿所在總后勤二分部暫編汽車第七團回國。這時的陽德已經建設得井然有序:城市有車站、有公路、有醫院、有健身運動場地,健身場地單雙杠、乒乓球桌一應俱全;老百姓有住房,冬天有取暖的炕?;貒?,戰士們還在運動場嶄新乒乓球桌面放上兩個乒乓球,援建做到了無微不至。
朱大祿回國后,在山西大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汽校學習三年,汽車修理技術進一步提高。1978年,朱大祿轉業調入二汽,在51廠車間擔任黨支部副書記。后調入東風重型車廠,從該廠退休。退休多年,談起汽車維修,朱大祿仍滔滔不絕。
Copyright ? 2015-2022東風熱線 東風論壇(dongfeng.net)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主辦: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出品:湖北東風報業傳媒有限公司
鄂公網安備 42011302000129號 鄂ICP備14014092號-4